加载中

加载中...

大族机器人的三次选择:总经理王光能详解协作机器人赛道

Date: 2022.09.13
5
1716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多重因素影响下,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

 

2022年8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话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这场对话因王光能仍身处海外而在线上举行。不过,这对于王光能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自大族机器人成立之初,就定下了全球化发展路线,这使得他经常要往返世界各地。

 

回顾历年来的创业生涯,最艰难莫过于2019年,彼时王光能向社会寻求融资,最终在2020年9月完成了1.65亿元A轮融资。现如今,公司已完成B2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8亿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为力求进一步技术突破,大族机器人公司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

 

近期,大族机器人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族机器人为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投资组建,成立于2017年9月,在佛山和深圳设有生产与研发基地,在天津、无锡、成都和德国斯图加特设有子公司和办事处。

 

作为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头部玩家,大族机器人已推出五大系列产品,如最早面向市场的Elfin系列6轴协作机器人,可应用于自动化集成生产线。该公司最新推出的MAiRA协作机器人被称为智能协作机器人。MAiRA简化了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方式,通过“眼睛”视觉、“耳朵”听辨和“大脑”感知来识别环境空间,完成用户多项指令。

 

深圳机器人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据《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10.30%。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总数量达到945家,同比增长12.2%

 

6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简称“20+8”政策)发布,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正是1/20。

 


自主创新难免走“弯路”

 

南方财经:大族机器人的发展,有哪些关键节点?

 

王光能:大族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第一阶段是以2014年大族机器人研究院的成立为起点,我们在研究院的体系下探索,从做工业机器人、模仿同行到独立研发协作机器人Elfin

 

第二阶段始于2017年,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成立后,我们开始思考,工作重心从组建国际团队开始。这中间经历诸多波折,最终在瑞士找到了现在的德国创始团队。我与创始团队畅聊理想和机器人未来产业趋势,最终他们被打动并加入大族机器人的全球人才队伍。到现在为止,德国团队的规模超过100人,分别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融资的到来让我们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2019年,大族机器人开始面向社会融资。最终在2020年9月,完成A轮融资1.65亿元。截至目前,大族机器人顺利完成B1轮3.95亿元、B2轮近2亿元融资,融资总额累计近8亿元,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南方财经:作为初创企业,大族机器人发展经历过哪一些“弯路”?

 

王光能:“弯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

 

公司的第一代协作机器人产品研发时,曾面临分叉路口的选择:一条路是模仿借鉴国外的成熟产品,这样能大大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而另一条路是坚持自主创新,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大族机器人选择了后者。我们应该以创新为本,国际化公司绝对不能让人有抄袭的印象。

 

于是,2015年底,大族机器人开始独立开发Elfin协作机器人。我们认为,模仿成熟公司是会少走“弯路”,但大族机器人是一个追求创新的企业,而自主创新难免走“弯路”,只有经过这些“弯路”,包括技术上、团队协同上的,才是真正的经验积累。生产制造、销售、市场宣传都需要经过自己的探索,我对此十分坚定。

 

协作机器人仍具备市场空间

 

南方财经:大族机器人为什么选择协作机器人赛道?

 

王光能: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制造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离不开机器人。我和团队曾在电机、伺服控制等都有技术积累。因此,从运动控制产业链出发,发展的目标自然而然就延伸到机器人。

 

2014年,我和团队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包括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在内都曾有所尝试,甚至部分机器人还进入批量生产,卖出过几百台。

 

后来发现,我们切入传统工业机器人赛道没有太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工业机器人全球主要市场被一些海外企业占据,其他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家还在苦苦追赶。

 

然而,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尚未出现具有绝对垄断性优势的企业,初创企业拥有更多空间。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定论。我和研发团队刚巧在协作机器人相关的核心技术上已沉淀多年,在包括电机、高精度高响应的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方面拥有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

 

尽管传统工业机器人比协作机器人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但在需要频繁调整产品线的场景中,协作机器人则更有优势,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它能更高效、灵活地完成调试。基于此判断,大族机器人将传统机器人项目陆续关闭,集中力量发展协作机器人

 

南方财经:刚刚提到协作机器人的诸多优点,那协作机器人又有哪一些缺点呢?

 

王光能:协作机器人一是负载相对较弱,更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工作环境:协作机器人目前最大负载仅为20公斤,相比起传统工业机器动辄几十甚至上百公斤的负载,协作机器人还有明显的差距。

 

另外,协作机器人在运动速度及工作节拍上尚不及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线速度最高可达7m/s,协作机器人的线速度大多限制在1m/s,但协作机器人追求速度提升,会影响协作机器人的关键竞争力——安全性。

 

最后,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强调柔性,精度和工业机器人相比有差距。但是经过我们的努力,协作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最高可达±0.006mm,绝对精度已经达到了±0.05mm,轨迹精度达到了±0.1mm。这一数据优于相同臂展的工业机器人,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持续攻坚技术难题

 

南方财经:协作机器人精度提升的同时,成本随之上涨,怎么平衡精度和成本之间的矛盾?

 

王光能:通常高精度需要高成本,但我们利用我们的技术积累和开创性的设计,让高精度的协作机器人在价格上依然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大族机器人已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以我们新一代的MAiRA机器人为例,没有采用国外的昂贵零部件,而是在结构、通信、控制算法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并在关键零部件上如电机、驱动、光栅编码器上实现的自产替代。

 

南方财经:大族机器人的主要投入在哪些方面?

 

王光能:相对而言,大族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上花费更多。德国数十人的AI团队均来自世界一流名校和科研院所,在AI在机器人上的落地研究上持续地深耕着。

 

我们推出的MAiRA是全球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开启了智能协作机器人新时代。MAiRA高度集成最新型传感器,在控制系统和应用中实现人工智能集成。MAiRA从手势示教、声音识别等方面直观简化了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方式,通过“眼睛”视觉、“耳朵”听辨和“大脑”感知来识别环境空间,能够轻松地完成用户多项指令。与此同时,在1.4米臂展的情况下,重复定位精度达到6至10微米,速度可以达到4.5米/每秒,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南方财经:国产机器人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与境外机器人水平还有哪些差距?

 

王光能:就目前而言,差距已经缩小了到了一个比较小的水平。国内的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正全面形成追赶甚至赶超之势。

 

但是我们发现国内部分机器人公司有些浮躁,缺乏对细节的不断追求,缺少对工业产品追求极致的精神。这种差距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认知上的。此外,国内市场常陷入恶性的“价格战”,以低价制造轰动;但技术的发展常被冷落,没有能受到更多关注。以MAiRA为例,推出即受到欧美国家的关注;而反观国内市场,更多的人更在意价格高低。

 

我经常向团队灌输持续钻研的精神,只有坚持这样做,公司发展才能长远。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资本对公司的期待和公司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他们最关注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

 

王光能:大族机器人的投资人追求长远、投资未来,对我们业绩当然希望越高越好,但是不会对我们施加太大的压力。一般的投资人关注业绩短时间内高增长,赶紧上市好套现,我们现有的投资人不会,他们更看重新一代产品技术成熟落地,以及关键客户工业现场的应用验证。

 

我向投资人表示,大族机器人要坚持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注重“内功修炼”,持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

请填写您的信息提交
请填写您的信息提交